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河北力量
——2023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刚刚闭幕的河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王正谱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系统回顾了过去五年成绩,全面总结了去年工作,谋划了今后五年政府主要工作,对今年任务进行了总体安排。《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实事求是,体现了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要求,是做好今后五年和2023年我省政府工作的重要文件,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了有力指导。
一、《报告》的形成
省政府对《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高度重视,王正谱省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有关汇报,专题研究谋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对起草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22年10月份,成立了由省政府秘书长朱浩文同志任组长,办公厅、研究室和发改、统计、财政、科技、工信、商务、人社、住建、卫健、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起草组。起草组在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起草、反复修改,12月上旬形成了《报告》征求意见稿,呈报省四大班子领导,发各市、雄安新区和省直有关部门,以及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意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起草组迅速学习研究、修改完善。12月26日,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12月30日,省委常委会对《报告》进行了审议。期间,省政府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要求报告起草组和省直有关部门逐条梳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可以说,《报告》的形成是一个深入调研、讨论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字斟句酌、千锤百炼的过程,也是一个汇集众智、深谋发展的过程。
省“两会”召开后,起草组第一时间收集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对《报告》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进行梳理汇总,形成专题报告,呈报省政府领导;会同省政府督查室,商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及时答复。对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起草组仔细推敲、尽可能予以采纳,作了14处修改,使《报告》更加精准、更加完善。
二、《报告》的总体把握
第一,坚持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始终高举旗帜、维护核心,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贯穿到《报告》各部分、各章节。第二,紧扣时代主题。深入贯彻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倪岳峰书记、王正谱省长讲话部署,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始终,把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的要求贯穿始终,深入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第三,注重务实有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干实事、谋实招,切实把目标任务落实到抓手载体上,体现在系列行动、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上,做到近期可操作、中远期能见效。第四,力求文风简练。总结工作突出亮点,部署任务突出重点,文风朴实、语言凝练,努力做到“短实新”。
三、回顾过去五年: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报告》首先回顾了过去五年我省所取得的成绩。《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重大成就的五年,也是河北抢抓机遇、砥砺前行的五年。最具战略指引意义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河北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饱含着对河北人民的深情厚意,寄予着对河北发展的殷切期望;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硕果累累,雄安新区拔地而起,冬奥盛会载入史册,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河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告》认为,过去五年,我省坚持稳中求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报告》从6个方面,对过去五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了概括:
过去五年,是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的五年。全省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3.06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233.8亿元增长到4084亿元,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1484元增长到30880元。粮食连年丰收、总产稳定在740亿斤以上。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太行山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新增高速公路1794公里,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050公里,港口年设计通过能力达到11.6亿吨,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过去五年,是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五年。“三区一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顺利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格局基本成型,一批京津产业转移项目建成投产,首都“两区”建设成效明显。雄安新区“1+4+26”规划体系编制实施,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首批疏解学校、医院有序落地,140多家央企机构注册新区;白洋淀水质持续提升,千年秀林绿意盎然,雄安壮美画卷徐徐铺展。全面落实“四个办奥”理念,北京携手张家口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过去五年,是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的五年。超额完成6大行业去产能任务。装备制造业成长为万亿级产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达7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3174家增长到1.24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壮大,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动能加速成长。
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五年。“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主体从470万户增加到791万户;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收官,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同时,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精心举办系列招商活动,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河北朋友圈和知名度越来越大。
过去五年,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五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40.6%,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33.1亿立方米、基本实现采补平衡,森林覆盖率从33%提高到35.6%,塞罕坝林场荣获联合国“土地生命奖”。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
过去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连续实施20项民生工程,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效。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4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543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健康河北行动深入实施,各类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平安河北加快建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四、回望2022: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报告指出,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局面,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省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部署,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3.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6.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超预期因素冲击,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报告》重点从6个方面,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总结。
(一)抓投资扩内需,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抓投资、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省突出“实、考、保、包、促、评”,制定系列政策文件,实施项目建设年、重点项目提质提效行动,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700亿元,形成了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坚持迈开两条腿、对接各部委,积极争取支持、引进资源,谋划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政府债券2785亿元、创历史新高。鼓励支持大宗消费、新型消费,全省网络消费零售额增长20%。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制定我省“1+20”政策体系,出台巩固经济回升向好18条措施,建立督导服务机制,做好能源电力保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工作,全力为企业纾难解困,退减缓税费超143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27万户次。
(二)抓承接办盛会,协同发展取得重要进展。过去一年,河北发掘用好北京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重大国家战略纵深推进。从交通无缝衔接,到生态携手保护,再到产业转移升级,疏解与承接之间,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深刻重塑。石家庄至承德高铁开通运营,京唐城际建成投用。廊坊临空经济区完成投资增长20%。雄安新区建设提速。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开工建设,4所高校和2家医院选址落位,20多家央企子公司注册落地;启动区等重点片区加快建设,雄商、雄忻高铁正式开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青头潜鸭等珍稀鸟类在白洋淀栖息繁育。冬奥会成功举办。精心做好赛事组织、住宿餐饮、交通安保、医疗救治等工作,为冬奥安全顺利举办作出了河北贡献。制定加快后奥运经济发展意见,加强冬奥遗产综合利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加速推进。
(三)抓创新强集群,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过去一年,河北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科技赋能扎实推进。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享受政策户数大幅增长。组建266个科技特派团服务企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119家。新建院士合作重点单位34家。制造业扩容提质。出台钢铁、装备、石化、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京津冀生命健康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03家、国家“小巨人”企业135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增长11%左右。现代农业增产增效。粮食总产773亿斤,实现单产、面积、总产“三增加”。“马兰1号”创我省自主培育小麦品种亩产历史新高。
(四)抓改革促开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河北是沿海省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具备良好条件。过去一年,我省坚持靠改革破解难题,靠市场积聚要素,靠机制增强动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投资项目审批提速,省级61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探索开展全域营商环境评价,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显著提升。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建立专门招商机构、专业招商队伍,开展央企入冀等招商行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河北。重组成立河北港口集团,加快打造特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世界一流港口。保主体、拓市场,开行中欧班列突破500列,外贸出口增长8%以上。
(五)抓生态治污染,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过去一年,河北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美丽河北带给人们越来越多触手可及的小幸福。强化污染防治。实施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等7个专项行动,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36.8微克/立方米。深化重点流域精准治理,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84%。加强生态修复。压减地下水超采量7.4亿立方米,完成营造林636万亩。推进低碳发展。以钢铁企业为突破口,在重点行业开展环保绩效创A。优化能源结构,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400万千瓦。排污权交易量、交易金额居全国前列。
(六)抓民生办实事,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过去一年,我省聚焦群众关切,从具体问题抓起,扎扎实实保障改善民生,民生河北暖意浓浓。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民生工程、平安河北建设等多个维度,《报告》展示了一张可触可感的民生答卷。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全面落实国家防控政策,动态优化防控措施,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新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15个、美丽乡村2265个。20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9.7万人,完成棚户区改造11.8万套、老旧小区改造3698个,义务教育扩容增位2万个,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82个。完成3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孤儿月生活补贴提高300元。平安河北建设深入推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报告》也实事求是、直面问题,指出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河北发展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快,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够高;民间投资放缓,居民消费乏力,企业困难较多,营商环境仍需改善;全面绿色转型面临挑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民生领域仍有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政府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对存在的问题,一定高度重视、直面问题,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五、今后五年工作:深入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
《报告》指出,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关键时期。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到2027年,重大国家战略取得新成果,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突破,文化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治理达到新高度,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新提升。到2035年,全面建成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美好图景。
《报告》提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谋划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统筹实施,分级推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展现河北担当、贡献河北力量。
《报告》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用六个“坚定不移”,对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
(一)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塑造现代化建设新动能新优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工程,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打造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新型能源强省和数字河北,抓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深化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做强做大数字经济,形成“风、光、水、火、核、储、氢”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坚定不移推进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建设经济布局。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入实施重大国家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发展康养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建设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精深加工项目,形成环绕北京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物流强省和乐享河北。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抓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打造旅游强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突出抓好县域经济,打造立县兴县特色产业集群。
(三)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厚植现代化建设鲜明底色。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立足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定位,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
(四)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发展,激发现代化建设动力活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强化改革思维、开放理念、向海图强意识。突出陆海统筹,增强港口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错位发展,打造临港产业强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提高开发区、自贸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能级,推进通关便利化。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充满活力。
(五)坚定不移推进共享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惠民利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深入推进健康河北建设。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持续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六)坚定不移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现代化建设根基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巩固发展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河北。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严密防范和有效化解金融、房地产、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
五、展望2023: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围绕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明确了2023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贡献。
《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进出口总值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PM2.5平均浓度持续改善,单位GDP能耗下降2%。这些目标的设定,综合考虑了国内外环境和我省现实条件,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与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相契合,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报告》强调,实际工作中应着力把握五点:一是夯实“稳”的基础。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贯穿始终,着力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紧紧扭住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牛鼻子”,以高质量投资稳当前、增后劲,实现经济合理增长与结构优化升级相统一。二是把握“高”的要求。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贯穿始终,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高品质生活目标,高标定位、高点谋划、高位推进,全面提高河北竞争力,增强人民获得感。三是保持“快”的节奏。把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贯穿始终,态度更坚决一点、行动更快一点,坚决做到中央有号令、省委有部署、政府见行动。四是强化“实”的举措。把尊重规律、实事求是贯穿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五是实现“新”的突破。把解放思想、奋发进取贯穿始终,强化进取观念、市场观念、创新观念、人才观念、法治观念、执行观念,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确保迈好第一步、呈现新气象。
《报告》从八个方面对2023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每一部分都认真落实中央精神,紧密结合河北实际,明确抓手载体,力求做到可操作、可落地、能见效。
(一)深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河北环绕京津,区位优势明显。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给河北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动力支撑。部署今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时,《报告》把“深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放在了突出位置,提出要坚持服从服务大局,全域对接、全面承接,打造“两翼”发展新格局。持续抓好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等三个领域率先突破,推动一批疏解项目落地。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启动区、起步区和重点片区建设,强化白洋淀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打造“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落实加快后奥运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旅、冰雪产业融合发展。
(二)千方百计扩大国内需求。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国内需求,体现了我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心。《报告》强调,要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充分挖掘内需潜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交通、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改造、乡村振兴等领域,着力强基础、增后劲,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另一方面,着力提振居民消费,制定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实施城乡商业体系建设工程,对传统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和绿色低碳消费等加大支持力度,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
(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支撑。《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促进科技与产业精准对接,提升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水平。今年重点实施四大行动:一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从政策落实、提高研发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等多方面发力,力争年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0家;二是实施主导产业壮大行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坚持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狠抓科技创新、质量品牌、产业升级、强链补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四是数字赋能行动,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办好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报告》指出,要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开放添活力,加快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就深化改革开放,《报告》提出了三个“新”目标。在改革攻坚上有新突破,持续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财政金融、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扩大开放上有新作为,确定2023年为招商引资突破年,开展央企入冀、民企入冀、重点外企入冀招商行动,推动开发区、自贸区等开放平台创新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在营商环境上有新提升,实施优化市场经济环境、政务服务环境、民企发展环境、金融服务环境系列行动,深入开展全域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全力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让企业家在河北更有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
(五)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目的,是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报告》指出,要坚持坚持城乡融合、优势互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增强区域发展均衡性。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从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壮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针对河北区域发展差距较大问题,部署了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主要有: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深化城市更新行动,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推动冀中南转型升级示范带建设,支持资源型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等。
(六)持之以恒推动绿色转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报告》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制定美丽河北建设规划纲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大气治理成果,所有设区市稳定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十”。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深入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创A行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新风尚。
(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围绕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惠民利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做好民生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报告》指出,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实施民生工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重点从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推进社保扩面提标、提高养老育幼水平、持续改善住房条件、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深化健康河北行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八)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报告》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从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进行部署,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法治河北。
《报告》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任务,各级政府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就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四条要求: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增强本领提效能,加强学习、勇于实践,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努力成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行家里手。要真抓实干转作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敢担当、善作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要廉洁自律守底线,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巩固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坚持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报告》号召,全省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领导下,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