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谱写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篇章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刚刚闭幕的河北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全票审议通过了王正谱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得到了省领导、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省长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意韵深远,为党负责、为冀谋略、为民服务,总结成就有分量,谋划发展有质量,部署工作有力量。这是一个有高度、感召力强的《报告》,政治站位高,追求立意高,视野格局高;这是一个有深度、判断力强的《报告》,分析形势深刻,谋划发展深邃,为民情怀深厚;这是一个有温度、亲和力强的《报告》,总结回顾让人记忆温暖,安排部署让人倍感温煦,关注民生让人体味温情;这是一个有力度、执行力强的《报告》,彰显了战略定力,凸显了发展动力,赫显了落实魄力。总之,《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一、报告起草背景和形成过程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河北改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报告》是做好政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全面准确总结回顾成绩,科学务实谋划部署工作,高质量起草《报告》意义重大。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报告》起草工作,王东峰书记专门做出重要批示,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审议《报告》。王正谱省长多次对起草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部门工作汇报,深度谋划重点工作,尤其是在实施重大国家战略、优化发展布局、抓投资上项目、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明确思路。先后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的意见建议,并要求在省政府网站开辟“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专栏,广泛征求网民意见建议。省政府其他领导同志对《报告》起草和修改工作给予了有力指导支持。省有关部门与起草组认真调研、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共同起草修改。《报告》广泛征求了省领导、各设区市、雄安新区、省直管县、省直部门、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省“两会”召开期间,起草组每天第一时间汇总梳理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报告》的意见建议,商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经王东峰书记、王正谱省长批准同意,共修改16处,《报告》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更加充实。
《报告》起草历时近3个月,集思广益、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是一个深入调研、守正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过程,是一个汇聚众智、深谋发展的过程。
二、《报告》的总体把握
《报告》着眼提升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指导性,总体把握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全面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落实,切实把中央决策部署贯穿全篇,体现到各部分、各章节。
二是着眼全局谋发展。坚持立足河北实际,深入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王东峰书记、王正谱省长重要讲话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将“六个现代化河北”奋斗目标、“两翼两区三群六带”发展布局、项目带动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工作安排。
三是用心用情惠民生。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聚焦疫情防控、污染治理、民生保障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出20项民生工程等有力举措,彰显发展为民、发展惠民,把守初心、担使命要求体现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
四是求真务实简文风。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总结成绩,辩证分析形势,科学部署工作,注重时代要求、年度特点,既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又文风朴实、语言凝练,整体篇幅大幅缩减。
三、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大事多、难事多,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深入实施“三六八九”工作思路,持续深化“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完成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报告》从8个方面对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作了概括。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去年石家庄、邢台等地突发局地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抗疫情、齐心协力促发展,在积极防控疫情的同时,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及时有序复工复产,在攻坚克难中实现了经济稳中向好。2021年全省经济运行的最大亮点是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跃上一个大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400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增速快于全省生产总值增速。
二是三件大事实现重要突破。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见效。京津冀协同发展82项年度重点任务全部完成,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加快推进,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一体化发展步入快车道。雄安新区开发建设成效显著,“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启动区、起步区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冬奥会筹办全面就绪,张家口赛区所有场馆和配套设施高质量完成,赛事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全部到位。
三是产业优化升级迈出坚实步伐。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超万亿元,全省县域特色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和产业规模全国第一。华为云数据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张家口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投用,县级以上主城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
四是科技创新取得明显进展。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创新型河北建设。1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个项目获中国专利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保持较快增长。与京津共设科技专项,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40%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127家。我省“分类施策推动县域科技创新”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低碳发展步入新轨道。农村“双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邢台、邯郸、石家庄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十”,全省PM2.5平均浓度3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3%,创“十三五”以来最高改善幅度。压减地下水超采、生态补水、营造林、退化草原修复治理等取得新成效。塞罕坝林场荣获联合国“土地生命奖”。出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能源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六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紧扣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新要求,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加快落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城汽车泰国工厂、德龙钢铁印尼钢厂建成投产。河北自贸试验区26项制度创新案例全省推广。开发区能级加速提升。
七是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坚持均衡性、整体性发展,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县全部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粮食总产再获丰收,乳制品产量连续8年全国第一。“空心村”治理任务全面完成。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城市经济、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沿海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八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8%,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平均标准继续提高。省内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解决小学“三点半”难题做法在全国推广,三孩生育政策全面实施。我省体育健儿在东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创历史最好成绩。平安河北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防控金融风险有力有效,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报告》指出,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勠力同心、拼搏进取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报告》也实事求是、直面问题,指出了我省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省内看,一些长期矛盾和即期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临着不小挑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改革开放、营商环境、生态治理、城乡区域平衡发展等还有不少短板;居民收入水平有待提高,民生保障、疫情防控还有薄弱环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报告》强调,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大力度切实加以解决。
四、2022年总体要求
《报告》准确判断国内外发展大势,结合河北实际,围绕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加快建设“六个现代化河北”的奋斗目标,明确了2022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绿色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当前和长远,有效扩大投资、扩大消费、扩大就业,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报告》提出了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PM2.5平均浓度下降5%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3.5%。这是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和我省支撑条件,着眼衔接“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既科学务实、又积极进取,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为落实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报告》强调了重点把握的“四个必须”: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转化为“施工图”“任务书”,一以贯之抓好落实,笃行不怠接续奋斗,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必须聚精会神推动高质量发展,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激发创新第一动力,汇聚人才第一资源,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矢志不渝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定决策、办事情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和感受,从突出问题着手,从具体工作抓起,把民生实事一件一件办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正确把握河北发展的时与势、稳与进、质与量,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月月都有新变化、年年都有新气象,不断开创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新局面。这“四个必须”是《报告》一个突出的“亮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和重要遵循。
五、2022年重点任务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聚焦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创造性开展工作,认真实施新举措,展现新作为,取得新进步,开创新局面。《报告》指出必须着力做好10方面工作:
(一)着力实施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为河北发展带来前所未有重大机遇和战略支撑。《报告》强调,要坚决服从服务国家大局,举全省之力办好“三件大事”,加快建设“两翼”带动、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河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即将开幕、举世瞩目。主要从精益求精做好各项赛会工作、因势发展后奥运经济等方面进行部署。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强化交通互联互通、加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进行安排。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主要从加快启动区、起步区等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标志性疏解项目落地、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加强白洋淀全流域治理修复等方面进行部署。
(二)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内需潜力充分释放。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必须把投资和项目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报告》指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就是抓投资上项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主要从狠抓重大项目、掀起招商热潮、完善推进机制等方面进行部署,强调要突出抓好“实、考、保、包、促、评”,即实施项目清单管理,分级考核建设成效,加强要素服务保障,深入开展包联帮扶,强化跟踪督导问效,营造“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的良好氛围,为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奠定项目基础。促进消费持续恢复,主要从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促进城市消费、挖掘乡村消费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
(三)着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省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较强,但总体上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主导产业链生态的企业不多,大量企业在拼成本、做配套,主要提供原料产品,附加值偏低。《报告》指出,要做优增量,提升质量,以结构优化增强经济稳定性。主要从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强化标准质量引领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强调要优化提升12个省级主导产业,振兴107个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钢铁、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
(四)着力建设科技强省,推动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报告》主要从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报告》强调要充分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燕赵青年科学家计划,培育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加快建设创新驱动、跨越赶超的现代化河北。
(五)着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报告》主要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改进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着力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六)着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报告》主要从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修复、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
(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开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省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才能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报告》改革部分主要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深化“四医”联动改革、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开放部分主要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扩大外贸规模、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加快自贸区改革创新、推进开发区优化整合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报告》提出要把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让企业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称心,让企业家在河北感受到更多的亲切感、归属感、获得感。
(八)着力优化经济布局,推动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一把金钥匙。《报告》深入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突出抓好“六带”建设。主要从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太行山—燕山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带、沿海经济崛起带、石保廊创新发展引领带、冀中南转型升级示范带6个方面进行部署。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主要从提高城市品质、推动县城提质升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安排。
(九)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民之所忧念之,民之所盼行之。《报告》强调,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实施20项民生工程。重点从提高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水平、推进社保扩面提质、提高养老育幼水平、持续改善居住条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文化体育强省建设、推进健康河北建设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加快建设共同富裕、普惠共享的现代化河北。
(十)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报告》针对疫情防控,主要从严防疫情外部输入、落实内防反弹措施、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针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主要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保障安全生产、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部署,加快建设公平正义、平安法治的现代化河北。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政府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报告》强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永葆政治本色,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北落地见效。要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统计监督。要勇于担当作为,坚持正确政绩观,践行“三严三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建设数字政府。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要坚守清正廉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勤俭节约,严肃财经纪律,带头过紧日子,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报告》号召全省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奋力开创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