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抓手,但如何力促广大城乡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需要政策不断铺路。近日,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意见》不只是针对于当下释放被疫情抑制的消费,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的消费发展趋势,促进供给结构进行优化,满足大众消费新需求,以尽快达到消费扩容提质的目标。
提振疫后消费也是着眼未来趋势
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已是既成事实,从消费入手稳经济增长是必然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
不过,王微提醒,针对提振疫情之后的消费,须着重改善消费环境和提升消费信心。“疫情不单单抑制了消费,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疫情的出现,让众多企业停工停产,一些企业还出现了经营困难,这对居民的收入预期有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预期,因此,疫情过去之后,消费回补也将有一个过程,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提升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尽快回到稳定增长的轨道。在此过程中,除了尽快促进复工复产之外,还需要加大政策解读和信息透明化的力度,例如,对疫情变化的及时通报、强调消费创新对整个消费市场的作用、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等,来恢复消费环境。”
王微表示,《意见》的下发不仅是因为疫情抑制了消费,需要政策刺激释放,更多是因为当前我国消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衣食住行消费更加注重品质消费、更多人愿意为服务消费付费、线上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快速发展等新趋势。疫情期间出现的线上购物的进一步拓展、联合社区出现的新电商模式、大量服务消费向线上迁移等,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消费升级变革的趋势。因此,促进消费的政策需要针对消费新变化、新趋势,加快优化调整供给,匹配营造出更适宜的消费市场和环境。近两年,国家针对新消费趋势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创新的文件,有一些是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而这次的更为综合。
“《意见》对于更好地引导疫情过后消费恢复,更好地把握未来消费趋势,有着积极作用,恰逢其时。”她强调。
打通消费痛点 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须从提高消费产品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壮大培育新消费,拓宽消费空间,丰富文旅消费等方面下功夫,《意见》均从不同层面给出发展意见。
《意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大力优化国内市场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一是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国产商品和服务竞争力;二是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三是完善税收政策和发展跨境电商,改善进口商品供给;四是以建设中国特色免税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免税业政策。
在拓宽消费空间方面,《意见》提出,从结合区域发展布局打造消费中心、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加强消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三个方面着力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
王微表示,打造消费中心,是大型城市非常重要的城市功能。特别是城市化进入中后期,大量人口向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聚集,不仅将促进中高端消费的聚集,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市周边小城市便利化的日常消费和特色消费的发展,所以,结合区域打造消费中心,特别是国际消费中心,有利于引领中高端消费、培育中高端消费产业和进一步强大国内市场。
“再有就是随着新农村的发展和县域经济的蓬勃,消费市场需要下沉,一方面是让工业消费品及时下沉下乡,另一方面是让鲜活的农产品快速上行服务城市市场,实现双向流通,就需要进一步打通城乡流通物流、优化城乡商业网点的布局。”王微表示。
她说,未来随着县域消费市场的提升,小镇青年的消费增长有潜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王微认为,在加强消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与消费有关的实体商业或者服务企业,他们自身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等技术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放在促消费的这些政策里给予考虑。“因为只有企业的创新活力得到激发,才能有更多的消费供给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新消费的需求。”王微说。
作者: 记者 张丽敏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2020年0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