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为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方面提供了方向。围绕两业融合的特点、难点以及未来的融合路径等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周毅。
“两业融合”对接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实施意见》指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自去年底中国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以来,“两业融合”备受高层关注。两业融合有何意义?此次15部门联合出台两业融合《实施意见》,您认为有哪些深意?
周毅: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影响深远,这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此次出台《实施意见》,从顶层设计方面为两业融合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提出两业融合发展的十种新业态新模式,指出融合发展的十条路径,并从优化环境、土地、金融、人才和政策试点等五个方面进行保障,对于此前面临的发展不平衡、协同性不强、深度不够和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存在制约等问题,有望得到很好地解决。
中国经济时报:《实施意见》梳理提出了10种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典型业态和模式,包括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水平、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发展工业文化旅游以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等。这些业态和模式反映出两业融合的哪些特点及方向?
周毅:这些新业态新模式,反映出三个特点。
一是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使得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决策更加高效精准,进而使得个性化定制与柔性化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维护、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成为可能。
二是平台化。两业融合涉及到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等各环节,不可避免带有平台属性,比如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工业设计和制造链接起来,资源富集企业作为平台转向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管理、物流等各环节统一整合生态化发展等。
三是衍生化。两业融合必然涉及到服务衍生制造、制造衍生服务,如《实施意见》中的电商、研发设计企业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向制造环节拓展,有条件的工业遗产、企业园区等向工业观光旅游、教育科普延伸等。
政策补位攻坚克难
中国经济时报:在实施路径上,针对制造业重点行业、服务业重点领域,《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双向融合发展的10项可能路径。您认为,下一步在探索两业融合的路径上有哪些重点和难点?
周毅:《实施意见》列出的10项两业融合新路径很全面,代表着未来两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程度较低。下一步,一是强化先进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衍生需求,充分挖掘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和汽车制造等对绿色化、个性化定制、研发设计、智慧出行等服务的需求,为两业融合提供内生性动力。二是强化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支撑作用,鼓励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力度,尤其是在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防止与制造企业嵌入式合作时成为制约融合发展的短板。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有何政策建议?
周毅:需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深化相关领域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提供制度激励,形成有利于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科技创新政策和教育体系等,完善产业监管体系和监管机制,并在以上十大路径基础上做好示范总结和经验推广。
作者: 记者 陈婧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