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稳住经济大盘,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6方面33项具体举措。为扎实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落地见效,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并于26日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部委及地方也迅速落实推出相应细化政策。政策密集程度、实施力度、落地速度、范围广度,实属少见。
政策形成合力,效果逐步显现。时隔一月,记者采访了基建、电力、外贸、消费、交通、物流、金融等领域,从细微处感知政策措施的成效。
港口物流向好
消费潜力释放
近一个月以来,各地各部门密集出台系列落实稳经济政策的配套措施:在外贸方面采取加快出口退税、提升港口效率、打通物流堵点等举措;在内需方面推出发放消费券、新增汽车牌照额度、举办购物节主题活动等政策。在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目前港口物流不断恢复向好,外贸和消费数据有所回升,我国内外需求潜力正在进一步释放。
5月份以来,全国港口物流数据不断向好。全国重点监测港口5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08万标箱,同比增长4.2%,日均环比增长4.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5月中国快递物流指数为99.3%,比4月回升6.4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汽车消费5月环比增长,年中促销节各大平台网络零售额亮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5月国内汽车产销环比分别增长59.7%和57.6%。京东平台“618”累计下单金额达3793亿元,天猫平台出现300个成交额过亿元的品牌和100个成交额过亿元的单品。
上述数据的向好离不开各项稳经济政策的支持。各地近期加快出台对餐饮、零售、旅游等特困行业以及中小微企业持续纾困扶持,加快推出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举措。
如重庆近日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畅通物流运输10条措施,提出取消渝籍号牌皮卡车进入中心城区及其他区县城区限制,放宽新能源货车通行限制,放宽轻型货车通行证办理等。
贵州为促进文旅消费,面向省内外派发1.6亿元的景区、旅游产品线路、住宿、自驾露营、文创商品等文旅消费券,同时打造了“多彩贵州·世遗之美”夏季版旅游线路、“多彩贵州·博物盛筵”主题旅游线路,推出了避暑康养度假主题自驾游产品。
海南对旅游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A级景区、椰级乡村旅游点、旅行社、星级饭店、乡村民宿等旅游企业,分门别类进行扶持。其中A级景区每家补助最高不超过180万元,椰级乡村旅游点每家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
北京、郑州、成都等地则发放规模过亿元的消费券,拉动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商品的消费。“当前我国消费能力仍在,基本生活消费大盘比较稳定,消费券的发放主要是为了引导消费需求,创造消费增长点,促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恢复增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
外贸方面,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密集推出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政策措施,解决企业复工达产困难、加快出口退税、提升港口效率。
“5月以来,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不畅逐步缓解,各项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经过各地方、各相关部门和广大外贸企业共同努力,5月进出口增速回升至9.6%,外贸领域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6月16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民航客运喜迎小高峰
交通运输业显现积极信号
自国务院部署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来,交通运输行业的部分领域逐步显现出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显示,截至6月21日,全国货运物流运行持续向好,民航货运加快恢复。另外,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民航客运等方面也显露出持续恢复态势。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2022年6月初,全国民航业在高考结束后呈现第一个小高峰。”飞友科技创始人兼CEO郑洪峰向记者表示,照此势头,到2022年10月可能形成超过2020年以来的日国内航班量最高峰。
针对民航业因疫情冲击严重亏损的状况,财政部6月8日发布《关于预拨国内客运航班运行财政补贴资金(第一批)的通知》。这是稳经济33项政策措施中的一项。第一批预拨补贴金额合计32.9亿元。
5月26日,财政部、民航局发布《关于阶段性实施国内客运航班运行财政补贴的通知》。通知称,原则上当每周内日均国内客运航班量低于或等于4500班(保持安全运行最低飞行航班数)时,启动财政补贴。设定最高亏损额补贴标准上限为每小时2.4万元。政策实施期限为2022年5月21日至2022年7月20日。
“民航业内的心态是‘能用市场驱动的,尽量不用其他手段’。”郑洪峰告诉记者一组数据:6月12日全国航班量突破7000班,高考后现小高峰;6月19日,中考后高峰出现,航班量突破8000班。他判断,若这种形势继续保持下去,暑期高峰可期。
记者从总部和主基地位于上海的吉祥航空获悉,其5月旅客人数环比增幅明显,公司正在积极恢复航线。
铁路运输也在恢复之中。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为了配合上海市、江苏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自6月20日零时起,上海地区上海西、安亭西、安亭北、松江南、松江、南翔北、金山北7个车站,苏州地区昆山、昆山南、阳澄湖3个车站恢复办理旅客进出站乘车业务,这也标志着上海、苏州地区所有铁路客运站均恢复办理客运业务。
此外,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信息也显示,6月以来,国铁集团细化落实方案,统筹疫情防控和运输组织,全力以赴保障货运增量,6月上半月国家铁路单日货运装车稳定在18万车以上的高水平。
华泰证券沈晓峰团队认为,我国航空需求具备韧性,恢复无需担心,待疫情进一步平稳,航空业有望迎来供需结构持续改善。随着增量商务出行与传统旅游旺季的叠加,高铁和公路的客流量同样有望超过去年和2019年同期。
企业积极扩产增容
多项用电指标回暖
协鑫集成合肥生产基地的工厂里一派忙碌景象,全自动智能流水线高速运转,作业员有条不紊地监控着生产线的运行状态与各项数据。协鑫集成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截至5月底,该基地原材料供应充足,销售物流顺畅,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目前,公司合肥生产基地正抢抓生产保障出货。”
像这样满负荷生产的企业,在合肥越来越多。更多机器轰鸣,更多灯光亮起,源源不断的电能加速流动,也让合肥今年5月的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较上月加快。
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能直观反映经济运行和复工复产情况。5月以来,多项用电指标呈现向好趋势,传递出工业生产回暖的积极信号。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467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4%,下降幅度较4月份的1.2%明显收窄。
在上海,用电量呈现“U”型反转态势。数据显示,6月份前3周,上海全社会用电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2.48%。上海规模以上企业的用电情况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99.59%。其中,石化、汽车、冶金、电子等行业的用电量水平已接近或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建材、船舶、轻工、机械等行业6月以来的用电量较5月份涨幅均在40%以上。
“复工以来,供电公司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帮助,先是为我们巡视检查供电设备,现在又降电费5%,企业能省下十几万元,太给力了!”黑龙江珍宝岛药业公司总经理李天翥高兴地说。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永莱介绍,本次降价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据初步测算,将惠及黑龙江省约165万余户企业,占全省工商业客户176万户的90%以上,总体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7.92亿元。
全面复工复产后,江苏苏州很多企业前期积压的订单集中释放,纷纷扩产增容。5月份,苏州申请办理新装和增容业务的企业超过1.2万家,比上个月增加了近八成。
随着多地高温天气的持续以及经济的持续恢复,近日不少地区的夏季用电负荷高峰提前到来,峰值也攀上新高。
5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确保能源供应,决不允许出现拉闸限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也多次作出部署,给出保供方案,其中包括多发水电节省电煤消耗,促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多发满发、能用尽用等。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各级政府部门以及能源供应企业对保供问题尤其重视,再加上今年水电贡献程度加大,再度出现“煤荒”“电荒”的可能性不高。
民航客运喜迎小高峰
交通运输业显现积极信号
自国务院部署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来,交通运输行业的部分领域逐步显现出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显示,截至6月21日,全国货运物流运行持续向好,民航货运加快恢复。另外,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民航客运等方面也显露出持续恢复态势。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2022年6月初,全国民航业在高考结束后呈现第一个小高峰。”飞友科技创始人兼CEO郑洪峰向记者表示,照此势头,到2022年10月可能形成超过2020年以来的日国内航班量最高峰。
针对民航业因疫情冲击严重亏损的状况,财政部6月8日发布《关于预拨国内客运航班运行财政补贴资金(第一批)的通知》。这是稳经济33项政策措施中的一项。第一批预拨补贴金额合计32.9亿元。
5月26日,财政部、民航局发布《关于阶段性实施国内客运航班运行财政补贴的通知》。通知称,原则上当每周内日均国内客运航班量低于或等于4500班(保持安全运行最低飞行航班数)时,启动财政补贴。设定最高亏损额补贴标准上限为每小时2.4万元。政策实施期限为2022年5月21日至2022年7月20日。
“民航业内的心态是‘能用市场驱动的,尽量不用其他手段’。”郑洪峰告诉记者一组数据:6月12日全国航班量突破7000班,高考后现小高峰;6月19日,中考后高峰出现,航班量突破8000班。他判断,若这种形势继续保持下去,暑期高峰可期。
记者从总部和主基地位于上海的吉祥航空获悉,其5月旅客人数环比增幅明显,公司正在积极恢复航线。
铁路运输也在恢复之中。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为了配合上海市、江苏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自6月20日零时起,上海地区上海西、安亭西、安亭北、松江南、松江、南翔北、金山北7个车站,苏州地区昆山、昆山南、阳澄湖3个车站恢复办理旅客进出站乘车业务,这也标志着上海、苏州地区所有铁路客运站均恢复办理客运业务。
此外,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信息也显示,6月以来,国铁集团细化落实方案,统筹疫情防控和运输组织,全力以赴保障货运增量,6月上半月国家铁路单日货运装车稳定在18万车以上的高水平。
华泰证券沈晓峰团队认为,我国航空需求具备韧性,恢复无需担心,待疫情进一步平稳,航空业有望迎来供需结构持续改善。随着增量商务出行与传统旅游旺季的叠加,高铁和公路的客流量同样有望超过去年和2019年同期。
工地热火朝天
基建行业景气度回升
挖掘机轰鸣、重型卡车穿梭……6月以来,在主管部委和各地政府的全力推动下,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复工、更多的项目即将开工。
大项目带来大需求,一批机械企业已经因此拿到了新订单,企业都铆足了劲要在下半年大干一场,机械工业正在走出低谷。
水利投资是这一轮稳增长的“急先锋”。为推动相关项目落地,水利部这一个月很忙碌:5月30日、6月10日和6月13日,水利部分别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人民银行召开会议讨论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问题;6月8日,水利部召开推进水利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工作部署会议。
“下一步,水利部将进一步加强组织推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水利贡献。”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说。
稳投资不只有水利。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士接受采访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实施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一些企业已经作出积极响应: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的施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明阳北方智慧能源内蒙古5—10兆瓦新能源超大型风机及关键核心部件高端智能制造项目施工方已进场……各地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随着需求复苏,最近卡车市场订单接连不断。
6月以来,东风柳汽拿下500台新能源重卡订单;中国重汽豪沃NX纯电动牵引车、黄河重卡批量交付大客户;徐工重卡在渣土自卸车市场颇有收获;陕汽重卡在环卫车市场收获订单;开瑞新能源新品江豚在上市当天就拿下51330台订单,南京依维柯3天内成交80台房车订单。
6月18日,三一重工在长沙举办新品品鉴会。三一工程车辆事业部董事长向儒安表示,三一将加大投资,超越现有商业模式,全力推动电动化、国际化、数字化转型,用更加绿色、更加智能的设备投入到一座座现代、智慧的“未来之城”的建设中。
徐工机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对上半年业绩有一定影响,但公司预计基建投资、重大项目只会延后不会减少,甚至还会增加。公司对未来有信心。
东莞证券研究报告表示,全国财政要求各省级财政部须调整专项债发行计划,确保6月底将新增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8月底基本使用完毕。这将助力基建行业景气度回升,有望拉动工程机械需求。
来源: 《上海证券报》2022年06月23日